我的最愛

Add to Google Reader or Homepage

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

父後七日之告別式







電影《父後七日》改編自當今台灣獎金最高的文學獎「林榮三文學獎」2006年的首獎作品,並由原著作者劉梓潔及資深影像工作者王育麟聯合編導。本片描述女主角阿梅在父親過世的七天內,回到了台灣中部的農村裡,重新面對父親成長鄉里的世事人情,其中有傳統葬儀的庸俗繁瑣、匪夷所思的迷信風俗,更有台灣質樸率真的濃厚人情味…。但在緊湊密集的傳統儀式裡,她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,卻只能在非常難得的瞬間出現。葬禮結束後,阿梅將喪父的傷逝打包封存,獨自回到了光鮮俐落的城市裡繼續工作,卻在某次過境香港機場時,對父親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來…。

劇情簡介






 父親驟逝,梅自都市急奔家鄉處理後事,未料,台灣五光十色的喪葬習俗,卻帶給她一趟匪夷所思、奇特豪邁的特殊體驗。原本盤據身上的喪親之痛,竟在荒謬、喧鬧、嘉年華般的七天告別式中,意外獲得了舒緩。一場又一場宛如走馬燈的葬儀流程,更讓梅重新找到一個看望這塊土地的獨特視角。

然而,華麗的七天儀式後,喪親之痛,才慢慢重回到梅身上,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的喟嘆、加上專屬父女間的種種私密記憶,迅速化作一枚哀傷,摻入她淚裡,梅頓時痛哭不止,久久不能自己…。
在父親過世後,回到彰化老家,面對各種誇張、殯葬儀式的繁文縟節,在影像聲光鏡頭前仍是張揚的,卻在梓潔自己的文字中沉澱了下來。「我知道,我人生最最荒謬的一趟旅程已經啟動……」就這樣,她一日一日的記述下了父親走後七天裡發生的事情,看似冷靜的敘事,間或調侃幽默的語調,而在這些混亂的片段中,她一直在和父親說話,那些荒謬下的真實、那些突然閃過腦中的片段,全都帶著強烈的情感。

這是電影給我們的故事,真正真實人生的告別式要如何?最近的前行政院長李煥昨晚七時三十七分因肺炎、呼吸衰竭病逝榮總,消息傳出,府院黨震驚。馬英九總統聞訊後十分不捨,致電家屬表達哀悼之意。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轉述馬總統談話,指李煥生前對總統很照顧,也是總統做人做事的好榜樣,如今因病辭世,令他難過不捨。

李煥在國民黨內德高望重,被稱為「李錫公」,國民黨肯定他生前對黨國的貢獻,因李煥生前交代後事從簡,國民黨將全力協助相關後事處理。秘書長金溥聰也請副主席詹春柏與行管會主委林永瑞,協助家屬辦理治喪事宜。

但他交代家人「五不」原則,兒子李慶華表示,他的父親生前一再交代「五不」原則,包括不設靈堂、不舉行公祭、不設治喪委員會、不發訃文、不舉辦任何追思會等儀式,「父親一再交代,我們家屬遵命辦理」。
我家鄰居在選舉前後有人死,剛好是住左邊住右邊一邊一個,如果要死的風光最好也要挑對時間,住右邊選前死的剛好選舉期,花籃收不完,地方上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,要選里長議員的通通來花籃哀悼,住左邊選舉後的就沒那麼幸運,花籃明顯就少了一些

我是覺得人生雖然只有一次,但這種最後人生的告白式,用著這樣鄰里之間大張旗鼓,從早上到晚上製造聲音,為什麼有殯儀館去就好了。 為什麼要在家辦喪事?人世間有殯儀館這種場所,為什麼要把死人放在路邊阻礙別人通行真是很奇怪,還讓別人Kimogi很不好,說到這事大家不願意觸眉頭,去管別人的閒事,但又覺得這樣讓人受不了,真的告別式就從我們的社區告別。









Powered By Hiiir.com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