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防部:殲20戰機新聞 炒過頭
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莫雷爾廿六日表示,中共最近試飛的隱形戰機殲20,性能到底如何,是不是真如中方所說的那麼隱形,外界並不確定,因此各種報導及評析有點過頭。他同時表示,這型戰機並沒有改變美國在整體上所處的戰略優勢。 莫雷爾表示,各種報導都說試飛成功,卻忽略了「對這型飛機所知無幾」。他說,截至目前為止,大家知道的其實只是「他們生產了一種外觀看起來不一樣的飛機,他們稱之為殲-20;我們在北京時,它短暫試飛」。
莫雷爾說,「坦白說,關於那架飛機的性能,我們知道的並不太多」。 他說,大家都看到了一些照片和錄影,可是飛機引擎性能到底如何,整個飛機是不是像中方所說的那樣隱形等等,都有待進一步了解,不宜過早下結論。因此他認為,幾星期來的相關報導「有點兒過頭(a little over the top)」。
他說,在獲得進一步資訊前,各種評析不妨放慢腳步。 莫雷爾說,中方試測隱形戰機,絲毫沒有改變美方在總體戰略上所處的優勢,因為萬一和中國發生衝突,「我們F-22戰機的性能綽綽有餘」;而且等到中方大批隱形戰機擁有實戰能力時,美國已不但擁有一百八十七架F-22,還有大量F-35,且不說F/A-18,F-16等第四代和四代半戰機。
另外,莫雷爾表示,就長遠的戰略規畫而言,美國正在考慮增強在亞太的軍事部署。他說,美國目前在南韓駐有兩萬八千五百軍隊,在日本駐有五萬,今後可能不只在韓、日,而且「沿著太平洋盆地邊緣,尤其是東南亞地區,增強軍力部署」。他說,澳洲、新加坡都可能提供相關設施;「當然,關島是我們在這個區域改變部署、增強軍力的最佳例證」。
為什麼美國人會這樣講因為美國人懷疑殲20隱形技術 偷師美國?
中國引為國防之光的殲20隱形戰機日前在成都亮相並試飛成功,被視為可能威脅到美國的空優地位。現在傳出,殲20的部分技術也許來自美國。 塞爾維亞軍方向美聯社透露,殲20的部分高科技可能來自一架1999年在塞爾維亞被擊落的美軍F-117夜鷹戰機。 夜鷹戰機是舉世首見的隱形戰機(stealth fighter)。
1999年3月27日,亦即科索伏戰爭期間,北約空襲塞爾維亞時,塞軍的一枚制空飛彈擊落美軍的一架夜鷹戰機,飛行員及時彈跳獲救。這是號稱「隱形」的夜鷹戰機首次出師不利。五角大廈認為,靈活的戰術與好運是塞軍的俄製SA-3型飛彈得以擊落夜鷹戰機的關鍵。 夜鷹戰機的殘骸散落在大面積的農地,民眾撿來當紀念品,有些碎片跟小型汽車差不多大。當時的克羅埃西亞參謀總長杜馬塞洛索表示:「我們當時獲得的情報顯示,中國特務曾深入飛機墜毀的區域,大肆購買農民手中機體殘骸。
我們認為,中國利用這些材料一窺隱形技術的堂奧…同時還原工程技術。」 塞國高層軍事官員證實,部分殘骸最後輾轉落入「外國武官的手中」。美聯社試圖向美、中國防部查證,均未獲回應。 F-117於1983年上線服役,這架F-117的座艙罩、飛行員的頭盔和無線電等殘骸,正在貝爾格勒的航空博物館展出。 羅馬的軍事專家庫索瓦契表示,塞國前總統米洛謝維契的政權經常與盟邦中國、俄國分享擄獲的西方軍事裝備。
本月11日,雙引擎的殲20首次亮相,展現中共致力研發最先進高科技武器及裝備的成果。儘管殲20至少8到9年後才會正式服役,卻可能成為美軍最精銳F-22猛禽式隱形戰機的勁敵。F-22是F-117的改良機種,也是唯一現役的隱形戰機機種。
殲20隱形功能 嚴重威脅我空防
一般人只注意武器性能,而中共殲20戰機最大功能在於「隱形」,雷達偵測不到,將使我國防空系統難以為繼。空軍前副司令李貴發依此類推,中共若把隱形技術應用在後續巡弋飛彈和東風戰術飛彈,台灣「愛國者」反飛彈系統將如何因應?顯示台灣防空力量精進轉型,已到刻不容緩地步。
李貴發曾任國防部情報次長,任內不相信中共在發展隱形戰機,只知對方發展某「新型戰機」。中共研製新型武器向來低調,保密到家,很難偵蒐。美國也承認殲20發展超出美國情報系統預期。 李貴發認為,殲20真正威脅不在於武器系統,因為性能差距不會太大,主要是「隱形」功能,雷達看不到,殲20隨時進入台灣上空,防空系統形同虛設,問題之嚴重可想而知,其危害已不是兩岸戰機多寡和性能優劣對比能等量其觀。
周邊國家同樣感到棘手,不難想像美國推出F22隱形戰機,中共多麼緊張。 中共公開殲20試飛,說明有自信,發揮顯著政治效應。但李貴發認為,作為軍人,不能不想到隱形技術應用於其他武器裝備帶來巨大的潛在威脅,中共很可能在其後續巡弋飛彈和東風飛彈上引用隱形技術,使我方雷達偵搜更形困難,中共亦可單獨或混合使用常規和隱形飛行平台迷惑我方。
李貴發相信,美國有隱形戰機,因此防空系統有相應措施,中共也在調整,「台灣怎麼辦?」 按公開資料,殲20今年試飛,尚需七、八年驗證工作,二○一九年部署就算快的。因此,我防空系統轉型精進還有時間,包括全面更新既有雷達站,換裝新火控系統,這些都需要時間、技術和經費。李貴發提醒政府,防空系統調整要盡早規畫,方向不能錯,否則既無效果又要花大錢,後果嚴重。
台灣應該提早因應變殲20戰機升空 台海空防的警訊
回顧2010年國內外的軍事新聞,最震撼的無疑是殲20戰機的出現和升空。從去年12月開始,網路便開始流傳殲20戰機原型機在成都機場整備,並進行滑行試驗的照片,當時軍方還高度質疑網路流傳照片的真假,認為以中共解放軍在發動機、航電系統,以及複合材料等關鍵技術的掌握上,還有相當落差,不料這個月11號中午,殲20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問大陸的時候,在胡錦濤啟程前往美國進行國是訪問之際首度升空試飛,不但讓作戰情報部門大失顏面,也震撼了各國的情報界,因為中共發展殲20戰機的片段訊息,在2009年就已經出現,但原型機升空的時間,卻比外界預估的時間提前至少一到三年,即使殲20從原型機升空到服役,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但至少對台灣來說,當我們還在等待只能算是「二代半」戰機的F-16C/D的時候,中共的第五代戰機已經有了具體成果,兩岸空中武力的傾斜,確實讓人憂心。
軍事專家認為,西方國家認為殲20戰機至少有21公尺長,算是相當大的戰機,也不難找出其他國家正在研發的第五代戰機造型的影子,全球防衛雜誌社採訪主任施孝瑋說『它飛機的前半機身你可以看出來,相當程度地參考了F-22,中段機身參考F-23跟T-50的影子,機尾段則有大陸自行設計的特色,從飛機的氣動力佈局來看,它還是採取高機動力的設計為優先。第五代匿蹤戰機必須要具備幾個特點,首先要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,再來要有高機動特性,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匿蹤的性能......』
不過,殲20是否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,目前還得持保留態度,因為殲20的機身相當巨大,重量可能達七萬磅,但中共自製的發動機,最大推力目前也只能維持在三萬磅上下,為避免技術受控制,也不可能使用俄羅斯製造的發動機『所以在這個情況下,未來殲20成軍服役,一定要用中國自製的發動機,不管是渦扇10「太行」,還是在研發中的渦扇15,還在未定之天......』
施孝瑋指出,殲20有一對全動式前翼,這樣的設計會影響飛機的匿蹤性,也顯示殲20確實有推力不足的問題『殲20在外型上最大的特徵,是它採取了一對前置翼,也就是大陸所謂的「鴨式佈局」,也就是「靜耦合前翼」與「三角翼」的設計,這種設計可以說是匿蹤性的天敵,所以這個飛機在前半球,朝你比值而來的時候,它的匿蹤性還不錯,但是它一旦進入機動,也就是飛行運動狀態的時候,它的匿蹤性應該就會變差。為什麼要保留這樣的設計?我個人的推測可能就是源自於第五代戰機要有高機動性能,但是他的發動機推力不夠......』
由於殲20的原型機才剛剛升空,距離成軍服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,殲20的實際性能如何,外界也無從得知,但萬一殲20將來用在台海,施孝瑋認為,所謂「匿蹤」,就是要減少飛機在雷達幕上顯示的截面積大小,讓空防系統誤判為環境背景訊號,或是較為次要的目標,這樣會大幅壓縮防空預警時間,所以未來的空防威脅必然會愈來愈大,但是這個問題並非全然無解『它在朝向目標,筆直飛行而來的情況下,的確會大幅壓縮我們現有的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,不管是空中的還是地面的,一旦發現再緊急升空很可能就太遲了,所以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要著重防空偵測系統的多樣化,譬如你可能要籌購紅外線的對空監視系統,由多面向來補足僅有單一雷達系統偵測的不足......』
殲20的出現,除了台海空防可能會遭到壓縮外,最深遠的影響應該還是中共這十幾年,在綜合國力提升的情況下,整體軍事力、科技力的提升。儘管從中共的國家戰略角度,殲20是中共向美國展示用的「肌肉」,但是台灣不能只以爭取二代半戰機為滿足,而要認真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樣「小而精、小而強、小而巧」的國防武力,更重要的是除了買武器,我們是否願意投入資源在武器裝備的維修保養,因為這才是維持戰力,結合軟硬實力而為「巧實力」的關鍵。
Powered By Hiiir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