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最愛

Add to Google Reader or Homepage

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

大陸熱潮~虛擬杜拉拉







杜拉拉是誰呢?她是當前大陸最紅的上班族,甚至是可以取代「女強人」,成為職場「有為女性」的代名詞,其實杜拉拉她是一本小說的女主角,沒有背景、沒有人脈關係,姿色中上卻能夠在跨國企業,一路從助理做到高階主管,杜拉拉的故事,從2007年紅到了現在,小說賣了三百萬本,電影上映兩個星期,票房直逼五億大關。


 一位虛擬的「杜拉拉」,近來成為大陸大學生和職場新鮮人的學習導師。

在許多中國學校裡,大學生人手一本,窩在宿舍裡讀杜拉拉的故事;投資銀行和管理顧問公司的白領,在茶水間熱烈討論著;北大著名的百年講堂電影院,不久前上映杜拉拉的電影,整場爆滿,學校加映多場;甚至有企業推出「尋找杜拉拉」的徵才活動。 

杜拉拉究竟是何方神聖,比學校老師更有說服力?

○七年底,小說《杜拉拉升職記》開賣,書頁還寫著「世界五百強資深經理揭示外企生存智慧」、「她的故事比比爾.蓋茲更值得參考」。

至今,原著小說已經發展到第三集,據說銷售已達三百萬本之譜,舞台劇、電視版紛紛出爐。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四月上映,現已賣破一億人民幣。台灣歌手黃立行、大陸演員徐靜蕾為男女主角,女主角的服裝設定,由曾為《慾望城市》服裝指導的帕翠西亞.菲爾德操刀。

傳授「辦公室倫理」

故事從杜拉拉大學畢業,踏入職場,擔任一位小職員開始,歷經國企、民企,以進入五百強的外企為目標。女主角從很菜的行政助理做起。

小說中,每一短篇都有豐富的情境,教導讀者處理棘手的辦公室潛規則,包括與上司關係的維持、慎用E-mail、不越級報告等辦公室倫理。

例子之一,是女主角在外企受到充分培訓,知道談問題時要避免評價個人,而要談star(situation、task、action、result,情境、任務、行動及結果);或是遇到主管性騷擾時該如何反應等,實際的議題與建議。

像是第一章中,當杜拉拉的男老闆在桌底摩挲她腳背,騷擾她時,她的處理是把腳抽回,並假笑,「不好意思,我亂伸腳了,碰到您了。」


又例如,當杜拉拉當上主管,面臨必須兩個部屬中選一人辭退時,她的考量並非誰的能力好,反而是誰對她的威脅比較大。

目前是北大國關學院的交換學生、成大碩二生陳致畬,近來為在中國找實習機會,也開始猛K杜拉拉。他觀察,杜拉拉從小職員,一路做到外商公司人力資源的主管,而投行和外企正好是中國大學生最嚮往的工作,故事裡教了許多實用的職場潛規則。

一名北大經濟學院、已找到外企工作的大四學生說,杜拉拉教會他面試的小技巧;而另一位大一的新鮮人則說,杜拉拉教會他職場的現實。

在我來看,杜拉拉反映的是中國大陸八○與九○後都會白領階層的集體焦慮。特別是在電影中,不斷強調杜拉拉如何從月薪三千元人民幣的「小資階級」(根據小說定義,月薪不超過四千為窮人),升格到經理級的「中產階級」(年薪二十萬、有自己的私家車),總監階級的「高產階級」(年薪五十萬),而最終目標是總裁的「富人階級」(年薪百萬)。

杜拉拉身旁圍繞許多以美色成功、爭功諉過的人,她卻能以努力實幹勝出,表現出一種從社會底層向上衝刺的積極力量。

「身分向上移動」的焦慮

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映芳,長期觀察中國的世代差異,她認為,中國八○與九○世代有很強「身分向上移動」的焦慮。因為,八○年代中國改革開放,社會階層的流動渠道打開,很多人得以藉著努力,改變自己的身分地位。

陳映芳指出,八○後世代從小就接受父母和社會的想法,得努力往上爬。但隨著階級流動漸漸關閉,社會的分層更明顯、富人階級更固著,她憂心,「這個世代接下來會有很大的失望。」

想像杜拉拉從底層白領出頭,得經過層層篩選,中國每年六五○萬的大專畢業生,有多少能成為她?

當年輕人的希望,被緊緊綑綁在身分、權力、金錢上,不僅壓力很大,這一代年輕人要擺脫強大的主流價值,走入價值多元的成功,還有長路要走。






Powered By Hiiir.com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